声动小邮筒每周都在传递什么?
Hi 你好呀,这是一份姗姗来迟的声动活泼 newsletter 样刊。
说姗姗来迟,是因为我们的 newsletter 订阅计划是在 11 月启动的。在启动之前,我们已对 newsletter 的内容有了稳定的构想——也就是「一封来自胡同中的邀请🔗」中所说的每月至少 12 封邮件:
我们会聊聊那些给我们带来思考养料的信息,或者和大家说说那些在节目中无法呈现的但依然有价值的东西;
也因为不少听众说,会想要看「声动早咖啡」的文字稿,所以我们也会随信附上每周一三五「早咖啡」的文字稿。
但由于启动匆匆,很多人在没有看到样刊的情况下,就直接通过订阅来表达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特别让我们感动,所以在此想再次感谢大家。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中,我们也时不时收到胡同里的「街坊」们的来信,有人写来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故事和启发,有暖心的个人故事,也有简单的鼓励和问候。
左右滑动查看街坊们的来信
甚至有朋友在刚刚订阅的时候,就给出了不少鼓励和建议,我们都一一收到并且给出了回复。
忒乐:最近刚刚从美国回国,非常想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声动活泼的节目每期都听,希望多多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啦啦啦。作为腾讯程序员,坐标上海,希望能给社区做出贡献!
Forrest:如果可以線下就好了惹!最開始聽聲東擊西的時候就這樣想過:)建議就是!保持初心輸送高質量的內容~ 以及像是最初一樣:分享你們認為想和別人分享的東西~
Tina:我从两年前收听“声东击西”喜欢上播客,之后开始做了自己的播客“蜣螂化蝉”。播客对我来说是极其有归属感的存在,“蜣螂化蝉”主要取材于我的个人生活和身边社群(请来的嘉宾都是校友hh),而声音和传媒的可能性是让我享受制作节目的重要因素(虽说“蜣螂化蝉”实际上非常小白),所以这个互动小社区的概念非常吸引我,感觉一定不能错过。期待收到邮件!:)
么么:纯粹支持
Henry:可以通过线上或线下活动的形式参与到社区中。建议可以让社区会员对声动传播的节目安排有更清楚的了解。
所以,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的内容和互动氛围,想要订阅并加入到「声动小社区」中来。不妨接着往下看看我们的「样刊」,这是我们在过去一个月中发送出去的其中一封信,以及最新一期「声动早咖啡」的文字稿👇。
样刊正文
早上好!我是徐涛,在周四的早晨给你写这封邮件。
上一封信,楚樵提到了人类学家许晶的田野调查,其中探讨了「道德如何在孩子幼儿园时期形成」这个命题。
恰好最近我也看了一系列和「道德」有关的文章。这些文章事实上是 「Edge 现实俱乐部」演讲讨论的文字稿,参加讨论的,有写就「象与骑象人」的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也有哲学家和神经学家萨姆·哈里斯等这样的大家。
这一系列给了我一些震动。
首先一个「震动」,是关于对「道德」这个词语的理解。「道德」一词塞满陈词滥调,里面有社会规训的含义,也有被当作大棒打击他人的用途……这些陈词滥调让我看到这个词语,就想绕着走。
但这系列文章展现的视角让我觉得惊异又有趣,因为他们都从自己专长的学术角度去展开,因此而更接近问题的本质。如果之前我看到「道德」一词犹如带了副灰色墨镜,使看到的世界单一毫无生气;那么这些文章让我摘下了这副眼镜,看到了更多丰富性。我在这里也不赘述他们的观点,好奇的街坊们可以点击这个链接去查看这本书。
其次带来的「震动」是这些学者们之间的论争。比方说,你能看到心理学家乔舒亚·格林在乔纳森·海特演讲后,提出了不同观点。这种不同观点的交错,展现了聪明的大脑如何从不同角度,将思考往更多元也更深入的方向去推进。在如今这种充满无底线攻讦的世界里,有这样观赏高手过招点到为止的机会,还蛮赏心悦目的。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一系列文章让我反复玩味这个问题:不同学科学者彼此交流碰撞思想,价值有多大。
这个问题的背景在于,一方面学科越来越细分,科学家和学者们日常专研的东西非但离大众遥远,也和别的学科的学者们非常遥远,因此加到了交流碰撞的难度;但另外一方面,但凡他们在学术上有些许突破,都会给整个人类的认识自我和理解与世界的关系有极大的推动,因此这种信息交流非常之宝贵。
某种程度上,我觉得西方学者们在突破象牙塔,推动自己的研究被更多人所理解方面做得不错。例如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丹尼尔·卡尼曼写的「思考快与慢」成为了畅销书,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也让很多人读来兴致盎然;同时科学记者也承担着专业的角色,嫁接起科学和公众的桥梁,例如播客 Hidden Brain 的主持人就是一个非常有经验的科学记者。除此之外,还有「全球概览」的创立者斯图尔特·布兰德,「Edge 现实俱乐部」的创立者约翰.布罗克曼,奇点大学 雷·库兹韦尔去推动人们去跨学科,去思考那些重大问题。
在中文语境下,这个命题同样重要。而且,这种重要不是翻译更多国外的译著,将已有的思考引进给中国就能解决的。
期中的原因也恰恰是乔纳森·海特在「Edge 现实俱乐部」中的演讲中提到的。
他提到一篇论文,叫做「世界上最怪异的人」(The WEIRDest People in the World),论文指出了一个发现,说心理学行为学上的大量研究,所选样本里的人几乎全部来自西方社会(Western),他们往往受过良好的教育(Educated)、适应高度工业化(Industrialized)、物质条件富足(Rich)且拥护民主(Democratic)。把它们的首字母相连,就是 WEIRD(怪异)。
所以,就像海特所说的,这些研究事实上有着偏差,即使在西方语境中,也并不具备普适性。而在中文语境下,我们更需要有我们自己的学者,科学记者,推动跨学科交流和面向大众交流的行动者,以及关注学科前沿的大众来组成一个交流思考共同体,推动更多跨学科,以及面向公众的交流。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文播客在过去几年承担了一点点这样的职责,因为嘉宾中不乏大学教授和学者。但感觉我们其实可以做得更好。
如果关于这样的共同体你有什么想法,也欢迎写邮件给我们讨论。我们可以在这样的邮件往来中,先把交流建立起来。
祝好,以及,随信附上今日份的「声动早咖啡」。
豆瓣等应用被下架
12 月 9 日 ,工信部发布一则关于下架侵害用户权益 App 名单的通报称,对豆瓣、唱吧、爱回收等 106 款 App 进行下架处理,原因是这些 App 存在超范围、高频次索取权限,欺骗误导用户下载等违规行为,并且未按要求完成整改。
长春花蓝成为 2022 年年度代表色
最近,色彩机构潘通(PANTONE)公布了 2022 年年度代表色:长春花蓝(Very Peri)。这个颜色十分接近淡紫色、紫罗兰色等其他柔和色调。根据了解,这种颜色是将宁静蓝和活力红混合而成。这也是潘通首次选用自己调制的新颜色,而不是像以往那样选用色库里已有的颜色。
苹果供应链动态
据日经亚洲的报道,近期苹果供应链危机持续发酵,iPhone13 供应量骤减了近一半。与此同时,路透社报道 Apple 股价近日不断飙升,市值达到将近 3 万亿美元。这个数额足以让苹果成为 仅次德国的世界第五大经济体。据CNBC的报道,摩根士丹利将苹果的目标股价提高到 200 美元。分析师认为过去五年里,股价上涨主要受新产品和服务的推动,而不是来自 iPhone 的营收。
Facebook 发布新应用
美国当地时间 12 月 9 日,Facebook 宣布向美国和加拿大 18 岁及以上用户开放虚拟现实应用 Horizon Worlds。CNBC分析,对于 Facebook 而言,全面开放这款软件标志着向元宇宙迈进的重要一步。
事件:不久前,葡萄牙国会通过的一项法案,引起了全球许多主流媒体的关注与讨论。这项法案规定, 如果雇主在工作时间之外给员工发短信、打电话或发电子邮件,将会面临罚款。另外,他们的这项新法也规定,家中有幼儿的父母,在小孩儿 8 岁前都有权利选择在家工作,同时雇主有责任为员工提供在家工作的相应工具,并补偿员工因为长期在家上班而产生的额外费用,比如增加的电费、燃气费和网费等等。
世界各地的「离线」法规
第一个提出离线权法案的国家是法国,2016 年 8 月,法国政府通过的新《劳动法》对离线权予以法定确认,规定聘用 50 名员工以上的公司,不能在员工下班后给员工发邮件,员工有权利「已读不回」,以保障私人空间。其后,意大利和西班牙也发布了相关政策。
另外,在过去的十几年的时间里,德国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保护劳动者的离线自由,但他们不是通过立法,而是通过让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谈判、签订协议,以确保工人的权利。
比如大众汽车规定,下班后直接关闭公司的电子邮件服务器,戴姆勒(Daimler)则允许员工删除在假日期间收到的Email等等。尽管细节有所不同,但这些法律和规定都在试图保护员工,在工作时间之外拥有不回复工作信息的权利,并且不会受到惩罚。比如,你不会因为拒绝在周末工作而失去晋升加薪的机会等等。
「离线」政策的问题
工作灵活性的需求
来自英国萨塞克斯大学职业和组织心理学教授艾玛·拉塞尔(Emma Russell)表示,严格的规定本身也会产生一些问题。她认为,离线政策的实践,从某种意义上来比较生硬。比如企业直接切断电子邮件服务器的访问权限,虽然这种做法是出于好意,但这种机制并不适用于所有团队。一刀切的政策可能并没有考虑到部分人对工作灵活性的需求。另外,许多跨国企业的员工遍布多个不同时区。对这些公司而言,所谓「工作离线权」的相关举措就更难实施了。
隐私问题
根据彭博社的报道,微软公司曾经反对在工作场所进行监控,如今却向雇主们兜售「生产力和幸福感洞察分析」服务。管理者可以通过这项服务,看到员工们在会议或下班后的电话方面花费了多少时间。来自彭博的专栏作者,帕尔米奥尔森认为,使用软件监控人们的行为,然后用软件确保他们的联系不要太频繁,这种矛盾的做法,跟一些国家禁止雇主给员工发短信的奇怪规定,没什么两样。
科技巨头的解决方案
微软
2021 年 7月,微软宣布他们 把「勿扰时间」(Quiet Time)的设定功能,扩大到他们的聊天平台—— Teams 和电子邮件管理器—— Outlook 当中,这一功能的扩展可以让用户在特定的日期和时间段中,选择关闭与工作相关的通知。
另外, 一位来自微软公司的发言人表示,今年 8 月至 9 月,这家公司的虚拟通勤等新功能的使用量增长了 50% ,虚拟通勤的功能可以让居家办公的用户在早上和晚上各安排一段虚拟通勤的时间,这段时间可以让你整理好一天的待办事项,以及回顾一天的工作产出。华尔街日报的分析认为,这种虚拟通勤的设置,可以为远程工作者带来上下班的仪式感,以此来定义一天工作的开始及结束,避免一直处于工作状态。
苹果
苹果为 iPhone 手机增设了一个「个人」模式,这种模式也能帮助你屏蔽与工作相关的通知。通过这个设置,你可以选择哪些人能联系你,以及你想接收来自哪些应用程序的通知。打开这种模式后,某些第三方应用甚至会向试图联系你的人显示你当下的状态。如果你愿意,这项功能还可以隐藏你的手机、邮件和短信图标上方出现的所有红色提醒标识,免得让你一看到消息提示,就感到焦虑和紧张。
企业版微信
其实这也是一个消息免打扰设置。休息一下具有两个选项,分别是小休和下班了。如果员工中午想午休一下,不想受到企业微信消息的打扰,就可以点击「小休」功能。设置成功后,消息界面的最上方就会显示你在休息中的状态,这时的企业微信能接收到消息,但不会给你提醒。如果员工是下班后不想接收消息,那么可以在休息一下中选择「下班了」,设置成功后,员工直到在下个工作日上午的 9 点,才会开始重新接收消息提醒。
如何拥有真正的「离线权」
招聘机构 Futureheads 的创始人比·卡勒·皮格里姆(Be Kaler Pilgrim)表示,技术性的解决方案,比如限制电子邮件或消息免打扰的办法,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是否真正拥有离线权与工作场所的文化紧密相关。
比起外界监管或技术工具,构建一种兼顾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文化规范尤为重要,然而那种「离线也不碍事」的文化语言,其实是很难把握的。关键在于一致性、在于及时关注到人们在何时感到压力重重。比如工作环境中,大家是否都能默认地将电子邮件设定为定时发送,以便在工作时间把邮件送达同事的收件箱,而不是随手就把邮件发送出去。
另外,雇主是否愿意为雇员提供更多的自主权,是否能够让员工有安全感的表达并设立他们的工作界限,也是一种可以消除无边界工作状态的文化转变。
你拥有下班的离线自由吗?你一般是如何处理下班后收到的工作消息的?欢迎回信跟我们聊聊。
这就是我们 newsletter 目前比较常见的样子。不过,也不是每一封邮件都是由徐涛撰写,我们团队的每个小伙伴都会时不时出现,给大家带来一些节目之外的观察与思考。以及,我们此前跟大家宣布的,12 月的小游戏也已经通过 newsletter 发送成功,戳👉冬日活泼特辑|声动游乐场开园,请来一探究竟吧!
在 12 月 14 日公布答案之后,解谜成功的小伙伴将会陆续收到我们发出的礼包,希望大家会喜欢。如果还没参与,可以抓紧时间啦。
最后,再次欢迎大家加入声动胡同社区。由于刚刚启动时,国内支持付费 newsletter 的平台比较少,为了保证收信和发信的准确,我们没有提供月付和季付的方案。所以,我们也正在考虑更换平台,为大家提供更加灵活和便捷的订阅途径(P.S. 如果更换,我们会帮已经订阅过的用户完成内容的迁移,内容发送和接收不会受到影响)。
如果你可以使用双币信用卡,我们推荐你通过支持月付方案的 memberful 来订阅。但无论如何,初心不改,我们会用持续的创作热情,通过 newsletter 为大家提供有价值的内容。
欢迎订阅!